更多公告>>

文史常识

2016-09-18 22:32:00 来源:

海南文史资料征编出版的几点体会

  (2006年11月7日)

  海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海南建省18年来,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20辑近500万字的文史资料图书。在征编出版文史资料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体会,通过这次在广州、深圳召开的中南西南地区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各兄弟省(区)、市政协的好经验。

  一、要着力挖掘既具有重大影响,又反映海南特点的专题史料

  我 们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参加这次文史工作研讨会,又有了新的认识。海南建省以来,在已出版的20辑《海南文史》中,抗战时期的海南慰安 妇史料、海南黎族史料等,都曾得全国政协的好评,引起了国内、外以及部分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关注。特别是慰安妇史料的征编出版,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 注,省政协文史委负责同志和一些当事人曾前往日本打国际官司,新闻媒体和一些研究机构也索取相关史料图书,切切实实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 特作用。确定近几年征集出版的《海南名人与故居》、《海南岛天然橡胶发展历程》、《海南建省20年》、《海南岛少数民族百年变迁》等专题,也着力从各个不 同侧面反映出海南历史进程中既独具特色、又颇有影响的史料。

  二、要重视史料征编出版的研究与规划工作

  《政协章程》赋予文史资料专门委员会的一项主要职能是“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进行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从我们过去的征 集、研究、出版情况看,还有许多空间尚未开拓。文史资料的征编、研究、出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作为一般性的文史资料,以存史为主要目的,进行征集 和编辑出版;第二个层次是着眼于文史资料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注重开展文史资料的研究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政协文史资料理论,并通过研究成 果指导制订文史资料近期和中、远期征集编辑出版规划,为文史资料的征编出版工作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第三个层次是文史资料的征编出版与文史资料 理论研究相结合,与文史资料研究成果转化相结合。我们在总结文史资料征集、出版经验的基础上,于今年六月举办了建省以来的首期全省政协文史干部培训班,进 一步研究与规划了海南文史征编出版工作,修订了《2006-2008年海南文史征集出版规划》,形成了《海南文史资料征集题目》(31条),为今后海南文 史资料的研究和规划扩展了新的空间。

  三、要重视文史资料的选题协作

  在2005年底召开的海南省、市、县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座谈会上,我们提出了“加快‘三库’建设,促进‘四化’发展”的思路。文史工作人才库、文史选题 目录库和文史资料音像库“三库”建设,既是我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面临的当务之急,又是我省文史工作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长远之计。我们正在进行的 《海南名人与故居》、《天然橡胶事业》、《海南建省20年》等选题的征编工作,就是一次已经初见成效的选题协作实践。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省、市、县政协以 及与史志等部门之间,而且体现在与各省、区、市政协之间。临高县政协的同志为了写好王佐,专程来海口考察西天庙,海口市政协的同志热情为他们提供了相关史 料。大连市政协的同志,为了协助我们征集卢鸿基的相关史料,几次从市区前往几十公里外的苏军纪念铜像拍摄照片。这种协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四、要重视征集人文历史资料,也要重视征集自然历史资料

  从全国和各地方政协已征编出版的文史资料来看,内容基本是人文历史资料,有关反映自然历史资料的稿件不多见。最近,我和省史志办副主任符和积同志交谈文史 工作时,他提到了这个问题。海南岛自古的自然历史条件很好,物种、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比如,海南的花梨木,民国以前就很多,现在物以稀为贵了,据说已卖到 每公斤200元左右。把海南花梨木的生长、产售历史挖掘出来,是很珍贵的史料。海南长臂猿、坡鹿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历史,铁矿、盐的开发历史,等等,这些都 是有海南自然历史特色的珍贵史源。还有海南的陆地、海底考古发现,这些内容既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也有自然历史演变的痕迹,同样应该引起我们文史工作者 的重视。

  五、要把征集史料作为基础性、关键性主体工程来抓

  一是明确任务:拾遗补缺、以小见大、反映历史片断。

  文 史资料不可能承担完整、全面反映历史的任务,它的特定任务是从各个不同侧面的大小事件上反映出重大的历史进程,反映出历史事实的片断,为研究历史与现实起 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形象地说,就是写出“我所了解的那一段历史”,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征集历史资料。比如,我们征集“天然橡胶事业”,就是选择若干个不同侧 面,反映出几代从事橡胶事业开发者“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不是编写农垦、“两院”或全省、各市县天然橡胶开发史。在全省征集“海南名人与故居” 史料。我们的指导思想既不是编海南名人大全,也不是写名人传记,而是以挖掘和宣扬海南名人历史文化资源为宗旨,根据掌握的史料,征编出版部分海南名人与故 居(里)史料,每一位收录的名人,只是据史撰写其本人的主要事迹及影响,通过他们的活动反映海南的历史片断。

  二是体现特色:“三亲”特征、人与事主要特征、以文述史特征。

  所谓特色,第一是政协文史资料本身所具有的“三亲”特征,第二是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第三是有史有文、以文述史的特征(这是文史资料区别于史 志、档案资料的明显特征)。也就是说,以“三亲”史料为主体,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以历史事件为框架,以人物特征(主要事迹)与事件细节为核心。收录进文史 资料的历史人物,切忌写成人物生平简介;收录进文史资料的历史事件,切忌写成史志述略。文史资料要写出历史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历史事件的始末细节。同样一桩 历史事件或者同样一个历史人物,在史志上,只是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但政协的“三亲”史料文稿,则可以写成一篇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文章。如,白沙 民兵活捉空降蒋军武装特务这件史实,在《新海南纪事》这部史志中,只有短短一段话:“(1952年)7月9日,白沙县营盘乡民兵中队长符亚皇带领2名民兵 在白沙县的什骤岭活捉2名台湾国民党派来的空降特务,缴获卡宾枪2支。海南行政区奖给符亚皇‘民兵英雄’锦旗一面”。在海南文史第10辑资料中,王勇根据 羊志诚、钟明定提供材料整理出《忆白沙县围捕空降蒋军武装特务》一文,4000多字,比较详尽地记述了这一史实。

  三是“六不一要”:不限禁区,不限时空,不限体裁,不限篇幅,不限主体,不限内容,唯要真实。

  不限禁区,就是不人为地划定任何思想框框。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蒙说:“征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征集是编辑出版的前提和基础,能不能征集到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思想上不设禁区、不设框框是最重要的。

  不限时空,就是征集史料的时间、空间没有限制,上限可以征集史前人类活动的考古发现史料,如最近我省首次发现的“昌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史料;下限可征 集刚发生的事情。如定安文笔峰道教文化苑是今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但它的选址、开发决策过程却已是昨天的历史。

  不限体裁、不限篇幅,就是说文史稿件不拘一格,篇幅不限长短(特定选题体例要求除外,像全国政协征集的《名人故居博览》,篇幅就有明确限定)。文史资料属 于回忆史料,以文字记述和口述为主,形成的稿件大多是回忆录文章,一般没有特定的体裁,史料繁多、具有文采则长,史料简单、文字平实则短,视作者(撰稿 人)提供的史稿而定,编辑者切不可凭空编造或随意增删。

  不限主体,就是说征集对象(包括史料提供人或撰稿人)不分身份、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籍贯、民族等。只要是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知情者,都是征集对象。

  不限内容,凡是史料,只要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不是随意编造或道听途说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口述的还是文字的,不管是长篇的还是短幅的,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专家学者或是平头百姓提供的,不管是政治军事的还是经济文化的,等等,都应该收集。

  唯要真实。“真”与“实”是文史资料的生命所在。“真”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有时候往往也会因有所顾虑、忌讳而回避一些历史真象。唯要真实,就是要消除所谓正面反面、回避历史的顾虑,要走出种种误区,不仅强调忠于历史事实,而且还要倡导朴实无华的文风。

  四是“找米”下锅:改变“等米”下锅状态,积极主动“找米”下锅。

  找米,就是四处征集史料,下锅,就是精心编辑史料。首先是搜集线索,包括征集内容与征集对象等;其次是根据史料线索,对史料进行比较、筛选和挖掘。比较才 能显出更大价值的史料,筛选才能用上用好更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挖掘才能征集到具体细致、鲜为人知的史料;再次是扩展史源。选题确定后,随着征集工作的铺 开和深入,我们要不断地拓展史源。文史工作者要成为善于找“米”下锅的巧媳妇。

友好往来 Friendly Visit
联系方式 Contact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

电话:0898-31999288

版权所有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南省委员会